【病虫草害】小麦田抗性杂草分述 (三)猪殃殃
名称
中文名:猪殃殃
学名:Galium aparine var. tenerum
英文名:Cleavers
俗名:
拉拉秧、拉拉藤、锯锯藤、涩疙瘩秧(河南)、爬拉殃、锯子草、锯锯草、小锯子草、八仙草、麦仁珠、活血草、细叶茜草
分类
科:茜草科
属:拉拉藤属
近缘种:
Galium L.拉拉藤属约400种,广布于全球,我国约50种,分布广泛。除了最为常见的猪殃殃(Galium aparine var. tenerum)外,小麦田常见的与猪殃殃亲缘关系最近的拉拉藤属杂草还有光果拉拉藤(Galium aparine var. leiospermum)、拉拉藤(Galium aparine var. echinospermum),三者为原拉拉藤(Galium aparine)的三个变种。
生物学特性
1、 分布、生境
旱旱轮作、水旱轮作的小麦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在长江流域稻麦区发生、危害尤为严重,华北和东北等地也有部分地区生长,冬小麦田危害重。
2、 生命周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冬小麦区,在播种后一周左右开始陆续出苗,猪殃殃种子的适萌发生长适温8-12℃,田间湿度85-95%。全生育期180-210天。整个生长期有两个出苗高峰:一个在冬前,一个在春后,年前出苗大约占80%。越冬死亡率15-35%。暖冬年份只有冬前一个出苗高峰,无死苗现象;冷冬年份出苗高峰在春后。
3、 繁殖特征
机会主义植物。自花授粉。种子繁殖,种子落粒性特征明显,种子成熟比小麦早15-20天。单株种子量70-1185粒,平均每株527粒。基因表型丰富。
4、 休眠特性
种子休眠期6-9个月。当年的种子发芽率只有45-50%,低的为25%;隔年种子发芽率为10-15%。当年的种子放在冰箱中,进行低温处理,可打破休眠。置于5-10℃的冰箱中1周,发芽率可达45%。在泥水里浸泡8个月的种子,取出置于培养皿中催芽,当年或隔年的种子均不能发芽。
5、 抗性风险
中等。
苗期形态特征及识别要点
初生子叶长卵圆形,具柄,顶端凹陷。第一轮真叶4片居多,纸质或近膜质,茎4棱,棱上、叶缘、叶脉上均有倒生小刺毛。第二轮真叶起,4-8片轮生,稀为4-5片,带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1-5.5厘米,宽1-7毫米,顶端有针状凸尖,基部渐狭,1脉,近无柄。
猪殃殃幼苗
小麦田发生的猪殃殃幼苗
小麦田猪殃殃苗后用药可选方案
表1 小麦田苗后可用于防除猪殃殃的茎叶处理剂
化合物类别 |
作用机制 |
常用化合物名称 |
苯氧羧酸类 |
激素类 |
2,4-D及其衍生物、2甲氯及其衍生物 |
吡啶羧酸类 |
激素类 |
氯氟吡氧乙酸、氟氯吡啶酯 |
苯甲羧酸类 |
激素类 |
麦草畏 |
磺酰脲类 |
ALS抑制剂 |
苯磺隆、苄嘧磺隆、噻吩磺隆 |
磺酰胺类 |
ALS抑制剂 |
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啶磺草胺 |
三唑啉酮类 |
PPO |
唑草酮 |
二苯醚类 |
PPO |
乙羧氟草醚 |
苯吡唑类 |
PPO |
吡草醚 |
腈类 |
PSⅡ抑制剂 |
溴苯腈、碘苯腈 |
取代脲类 |
PSⅡ抑制剂 |
异丙隆、绿麦隆 |
除草剂抗性风险等级
全球拉拉藤属抗性概述
表2 全球拉拉藤属杂草对除草剂抗性概况
种类 |
国家 |
抗性首次报道时间 |
作物 |
除草剂 |
作用位点 |
猪殃殃 |
中国 |
2007 |
冬小麦 |
苯磺隆 |
ALS抑制剂 (B/2) |
土耳其 |
2008 |
冬小麦 |
氯磺隆 碘甲磺隆钠盐 甲基二磺隆 噻吩磺隆 醚苯磺隆 苯磺隆 |
ALS抑制剂 (B/2) |
|
Galium spurium 英文名:false clervers |
加拿大 (阿尔伯塔) |
1996 |
柯罗纳(芥花、加拿大油菜)、谷物、小麦 |
咪唑乙烟酸 甲磺隆 二氯喹啉酸 甲嘧磺隆 噻吩磺隆 醚苯磺隆 苯磺隆 |
多抗性:2个靶标 ALS抑制剂(B/2) 合成激素(O/4) |
加拿大 (萨斯喀彻温省) |
2006 |
大麦、小麦 |
噻吩磺隆 苯磺隆 |
ALS抑制剂(B/2) |
|
加拿大 (曼尼托巴) |
2008 |
柯罗纳(芥花、加拿大油菜) |
噻吩磺隆 苯磺隆 |
ALS抑制剂(B/2) |
|
Galium tricornutum 英文名:Threehorn Bedstraw |
澳大利亚 |
2012 |
大麦、小麦 |
甲氧咪草烟 咪唑烟酸 碘甲磺隆钠盐 双氟磺草胺 |
ALS抑制剂(B/2) |
注••()内信息为除草剂抗性机制,参照HRAC(The International Herb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 分类方式
数据来源: Heap, I. The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Herbicide Resistant Weeds. Online. Internet. Thursday, October 16, 2014. Available www.weedscience.org
表3 猪殃殃对除草剂抗性机制
种类 |
国家 |
抗性首次 报道时间 |
除草剂 |
抗性机制 |
猪殃殃 |
中国 |
2007 |
苯磺隆 |
抗性机制为靶标变异所致。 |
土耳其 |
2008 |
氯磺隆 碘甲磺隆钠盐 甲基二磺隆 噻吩磺隆 醚苯磺隆 苯磺隆 |
抗性机制未知,或相关信息未录入数据库。 |
|
Galium spurium 英文名:false clervers |
加拿大 (阿尔伯塔) |
1996 |
咪唑乙烟酸 甲磺隆 二氯喹啉酸 甲嘧磺隆 噻吩磺隆 醚苯磺隆 苯磺隆 |
抗性机制未知,或相关信息未录入数据库。 |
加拿大 (萨斯喀彻温省) |
2006 |
噻吩磺隆 苯磺隆 |
抗性机制未知,或相关信息未录入数据库。 |
|
加拿大 (曼尼托巴) |
2008 |
噻吩磺隆 苯磺隆 |
抗性机制未知,或相关信息未录入数据库。 |
|
Galium tricornutum 英文名:Threehorn Bedstraw |
澳大利亚 |
2012 |
甲氧咪草烟 咪唑烟酸 碘甲磺隆钠盐 双氟磺草胺 |
抗性机制未知,或相关信息未录入数据库。 |
我国猪殃殃抗性现状及趋势
表4 我国小麦主产区猪殃殃抗性现状及趋势
地区 |
概况 |
趋势 |
北方部分冬麦区:晋、冀、鲁、豫、苏、皖、陕等7省冬小麦产区 |
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冬麦区大部分地区麦田猪殃殃对苯磺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用药历史较长的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采集点的抗药性相对较高;山东省、陕西省两省采集点抗药性较低,虽然刘亚红等(2007)发现苯磺隆仍是防除关中灌区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有效药剂,但亦有防效不理想的报道(路兴涛等,2006;任跃全等,2005),导致用药量加大,增加了对猪殃殃抗药性生物型的选择压力,这可能会导致抗药性加速发展,增加抗性风险;虽然河北、山西两省的供试猪殃殃均处于敏感状态,但是由于采样点较少,有可能造成抗性的漏筛。此外,各采集点猪殃殃在麦田发生历史不尽相同,石家庄、太原、泰安、周至等采集点的麦田猪殃殃发生历史均短于当地苯磺隆用药历史,这可能是这些地区麦田猪殃殃仍处于敏感状态的原因之一。 彭学岗,王金信,北方部分冬麦区杂草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药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
ALS抑制剂抗性初始阶段,最先推广苯磺隆的区域抗性发生最早、最严重,这些区域有河南驻马店、商丘、安徽泗县、鲁西南等,下一步往多抗性和非靶标抗性方向发展。 |
猪殃殃抗性综合管理方案
表5 小麦田猪殃殃抗性管理系统
猪殃殃所处化防时代 |
猪殃殃防治/管理方案 |
|
主流化防体系 |
其他 |
|
1.0 |
苗后- ALS抑制剂-苯磺隆、苄嘧磺隆、噻吩磺隆、甲基二磺隆、碘甲磺隆、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 PPO-唑草酮、乙羧氟草醚 合成激素类-2甲4氯及其衍生化合物、2,4-D及其衍生化合物、麦草畏、氯氟吡氧乙酸、氟氯吡啶酯 复合型作用机制-满达、易莎阔、雪虎 |
|
2.0 以杂草“抗性管理”为显著特征 |
靶标抗性(TSR:target site resistance) 单作用机制抗性: 选择其他作用机制的化合物
2个作用机制抗性: 选择其他作用机制的化合物 …… 非靶标抗性(NTSR:non target site resistance) P450s相关抗性
GSTs相关抗性 …… |
[1] 轮作其他作物。 [2] 机械或人工等非化学除草方式。 [3] 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合理混用或交替使用。 [4] 合理密植等栽培管理措施。 [5] 苗前和苗后除草剂交替使用。 |